查看原文
其他

逛书房 01丨叶梓涛与他的1500本书

肉饼君 若有所播 2023-06-04



Q:谈谈最近购买的一本书?

最近买了一些后浪的漫画。


还有读库刚出的松茸怪的《30岁,我消失了518天》,作者讲他过去 500 多天治疗淋巴瘤的过程,我特别想看。最近 Justpod 出了一本播客书,我也蛮好奇,知道短时间内无法以其他方式看到,所以就会去买。


现在,我会买在网上看不到的书,还有想支持创作者时会买一些书。比如一些没有书号的 zine。







滑动查看更多


Q:你目前拥有多少本书?占比最多的类型是什么?

1500 本左右。


占比很平均,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。




Q:书柜有什么特殊的摆放规则吗?

我喜欢把不同的书混合在书架上,它们就会莫名其妙冒出一些新关系,是一种头脑风暴。比如我现在桌上并排的是本《游戏的哲学》和伍德的一本文学评论,《风格练习》,再下面是本漫画,再比如《自私的基因》边上是《海德格尔哲学概论》,再边上是《3D基础数学与游戏开发》,再后面是《从字体开始》。


会发现,四本书能让四个不同的世界产生混合。让人思考,它们可以产生什么样的关系。就像宝婷之前说过的,「茫茫万物之中好像都有关联」。


很喜欢《春宵苦短,少女前进吧!》这部动画,里面有一个角色,在一个二手书市上,说这里的书都是有关联的,比如这本书的作者曾经是另一本书作者的老师,那本书的作者在写那本书的时候,被另一个作者所报道。这些书被打破原有分类,像真实世界的网一样,以一种很丰富的方式连接在一起。我希望一个书架上能有很多交叠,能够带给人更多可能性的启发。一眼扫过去,好像你的脑中就随着书目打开很多个的世界,而不是汇聚在某一个框里。





Q:你的书柜是什么样的?

我买了一个有四五层的货架、一个小书架、一个房东的电视柜、一个树形的书架、一个两层的小推车,基本都装满了。




Q:书柜上有未开封的书吗?

目前会有一部分。但我觉得这个问题。我记得当时听《咸柠七》在聊书架的时候,理所当然会有没开封的书,不然为什么要留着它,对吧?


如果我书架上都是我读过的书,对于有些人来说,它们就可以被清理掉了。但是这也有点微妙。有些人希望把自己读过的书留下来,但我现在更倾向于不一定要在乎读过的书了。




Q:会有那种留了很久但是都没读的书吗?

这很微妙。什么时候你会觉得你再也不会读一本书?


一种可能是,你觉得读它已经是浪费时间。但有些书对我来说,可能未来会需要,所以没有去动它。





Q:最近比较想要处理掉哪一部分的书?

那些看过以后再也不会再看的书。比如一些小说,我不太会重读,就送人了。


以前,我对自己有一种期望,觉得有时间和心力去做一些事情,可以肆意地对任意领域都抱有好奇心。但可能年纪大了,开始觉得自己的心力是有限的,一年做的事情都是有限的。


我最近出掉了一些秦晖、胡塞尔、费孝通的入门书。我好像确实对他们没有什么兴趣了。好像今天更现实了。你知道你能做的事情有限,要更专注地做一些能发挥你价值的事情,就会适当地缩减掉一些东西。

蔡澜喜欢做菜,过得挺开心的。有些人就问他,你为什么活得那么简单?


他说,你喜欢喝咖啡吗?


采访的人,一般。


他说,那你可以考虑把咖啡从你生命中完全拿掉。当你在你的生命中拿掉这个选项,就再也不用考虑它,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一些你更喜欢的东西上面。


生命时间是有限的,可能一辈子只能做出一些事情。我希望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。




Q:最近一本书是如何离开你家的?

最近在尝试缓慢地清理一些书。比如用多抓鱼,前段时间我尝试卖了几本,最近又卖了一大批。比如一个朋友在孔网上面做二手书店,我有些多抓鱼不太收的学术书,全部都寄给他了。


现在在一个不断调整自己和书的关系的过程中,希望调整到一个更健康、更自由的状态。




Q:为什么最近开始思考与书的关系?

大学毕业那阵,我做了一个书叫做「三千本自由的书」的计划,「二十年送出三千本书」。那时刚好大学毕业,从宿舍整理出来很多书,就在反思和书之间的关系。


考虑有关书的事情,是一种反刍。那些书都是因为过去的某些原因或某些欲望,来到你身边,当过去的书越来越多,它会在后面拖着你。学新东西的时候,那件新事物就能把你带入一个新状态,过去的事情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

我觉得书背后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或象征。有一个书柜,就像把世界上很多事物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调动到了家中。有时候去某个朋友家里,会觉得他们的家缺乏信息量。一张很大的床,一个小桌子,上面放一台笔记本电脑,就 OK 了。但对我来说,我觉得自己家里会更有信息量一点。你可以投入很多时间在一墙书里,有漫画、艺术、文学、各种思想、各种人,家整个就变得热闹了。


但一个人需要 1500 本书吗?我觉得很夸张。我想要尝试把某些书和自己剥离开的时候,就会发现原来我这么难离开他们。


柏拉图讲过,思想的毒药才是最致命的。


最近遇到一个英语老师,他觉得学习英语是无痛的,应该去记忆化,去资料化。他希望是学英语是一种更加身体化的状态。比如一个人失忆了,不会影响到语言能力,说明语言能力是不依赖于书籍的,不依赖于记忆的。


像开车,你并不会因为有了很多驾驶相关的书籍,就会开车。反倒是把这些东西消化掉、释放掉、看完之后随手就丢到边上的人,更能够更好地去学习这些东西,或真正留存到自己的身体记忆里。有句话叫「差生文具多」,当你纠结于有几本书,有可能就不再注意书本身了。


弗洛姆的《占有还是存在》中,就把占有和存在当做两种对立的状态。你占有某物的时候,就不可能真正地体会它,不可能让它融入你的生命之中。


当你把一本书留在你身边,放在书架上,好像心里放下了一个担子,但其实你和这本书没有发生任何关系,你只是占有它占有而已。当你把它送出去,你反倒会认真地看它,跟它说再见之后,这本书反倒会和你的生命发生了一些关系,即使他离开了你。


所以好像占有越多东西,实际上就越不拥有这些东西。现在很多人会纠结于自己是不是读了很多本书,或是不是消费了很多东西,我觉得有点可悲。即使数量很多,但如果它们并没有服务于一个明确的目标,这种积累就只是数量上的,「我今年做了很多事」,或是「你看我读了这么多书,特别牛逼」这样一种感觉。


我期待自己是一个更轻盈的状态,更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,写自己想写的东西。我就打算今年减少读书,可以玩游戏去代替。只把书看作一种信息来源,以一种更扁平化的思路去看待世界上不同的信息,可能是相对健康的。




Q:书架上除了书有没有其他的东西?

我有一个奇怪的陶瓷摆放物,一个叫普尔齐内拉的意大利小丑的形象。我当时读了一本书,叫做《普尔奇内拉或献给孩童的嬉游曲》。


这是一本有点学术的书,作者叫吉奥乔·阿甘本。我不太喜欢阿甘本的写作方式,但是他这本书讲这样的喜剧角色,挺打动我的。我觉得他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态度,一种《愚人颂》的感觉。生命是一出喜剧,总是有出路的。


我当时就去网上找,发现只能找到这样一个很奇怪的雕像,就把它买过来了。





Q:你对谁的书架比较好奇?

创作者的书架。我好奇任宁老师和重轻老师的书架。我觉得他们有点像,不是局限在某个系统里的创作者,而是以一种很奇怪的思路去组织他们的写作,是一种复杂之间聚合的创作。


比如《迟早更新》每次 shownotes 都很怪,会引用各种奇奇怪怪的信息源,比如政府文件、游戏。比如听到重轻老师聊起游戏,也会聊起卡夫卡、卡尔维诺、韩炳哲,你会觉得,诶,也挺怪的。


我觉得更重要的不是书架的样子,而是书在他们生命中的流转方式,以及他们如何处理他们和书之间的关系。




北 海 怪 兽


 Newsletter: tobepodcasting.zhubai.love 
 播客:北海怪兽 
 豆瓣:普通肉饼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